一、軟盤育苗
1、配制營養(yǎng)土。播前10—15天,每畝選用有機質(zhì)豐富的菜地土壤130—150公斤,搗碎后按土肥比5:1的比例混入腐熟渣肥,晾曬后拌勻過篩,再用薄膜蓋嚴四周進行堆漚備用。
2、選好苗床地。選擇土質(zhì)肥沃,疏松透氣的菜園作苗床,每畝12一15平方米;播前7-10天施入腐熟有機肥100—150公斤,再翻挖混勻。
3、施肥作廂。播前5-7天。按每平方米撒施尿素20-30克,過篩后的過磷酸鈣60-70克,硫酸鉀或氯化鉀30克,然后翻耕混勻;嚴禁使用碳銨、草木灰和未腐熟的有機肥。播種前2天,在苗床地四周理20-30厘米深的排水溝后,整細整平,按1.6-1.7米開廂,做成廂面寬1.4-1.5米,廂長不超過10米,廂高7一10厘米的地塘式或地上式苗床。同時每平方米施用3 %呋喃丹顆粒劑2克,拌細土撤于廂面防治地下害蟲。
4、澆透底水。播種前1天和播種當天,苗床應分別澆2-3次透水,以廂面積水為度;再次平整廂面。
5、播種準備。播期以4月1日至10日為宜:每畝用種1.0-1.2公斤,通過曬、選、消毒、浸種,催芽至粉嘴;備足434孔的秧盤50個或352孔的秧盤60個。
6、擺盤播種。將盤橫向成對整齊擺放在秧廂上,盤與盤之間銜接緊密,阻止雜草生長;再用壯秧劑800克拌營養(yǎng)土60一80公斤,混勻過篩后均勻撒入秧盤中,澆透水后播種;播種時均勻撤種、補種或用專用播種器播種,做到每孔l—2粒,然后用未拌壯秧劑的營養(yǎng)土蓋種,拌了壯秧劑的營養(yǎng)土不能用來蓋種。一般不要在家擺種,以防干芽,影響出苗.
7、壓盤蓋膜。蓋種后用平木板壓盤,使秧缽完全扎入床土中;然后刮凈盤表泥土,以防串根;再在秧盤上溝勻整齊地鋪一層稻草,以不現(xiàn)秧盤為度,然后燒透清水,平鋪蓋膜,嚴蓋保濕;立針現(xiàn)青后及時揭膜。
8、苗床管理。采取以旱育為主;根土不干也不過水,澆水以上午10點以前為宜,拋栽前床土宜干不宜濕;施肥視苗情而定,一般可在二葉一心后用尿素兌清糞水追施,每次每平方米尿素用量不超過15克,長一葉,追一次,追后用清水洗苗。秧齡若超過45天,應在一葉一心時每50盤秧苗用多效唑3克兌水1.5公斤均勻噴施;為防止秧苗黃化、白化和青枯或立枯死苗,一葉一心每平方米用壯秧劑50克兌水澆施或拌細士均勻撒施;同時注意其它病蟲防治。
二、本田拋栽
拋秧秧齡不超過45天;拋栽前要精細整田,力爭做到田平泥絨,灌花花水,切忌灌深水。底肥畝用尿素15一16公廳或碳銨35-40公斤,過磷酸鈣35-40公斤,于耕田前施用。拋栽時,把秧苗從軟盤中拔出后,向空中拋出,讓其自由落入田中,先拋70%后再用30%補稀,苗間空隙不能大于40厘米;較大田塊要分廂定量拋栽。為便于管理每隔4-5米揀一走道或間栽一行高桿糯稻。
三、本田管理
1、水漿管理:拋后3-5天復水,堅持薄水促蘗,嚴禁灌深水。后期管理同常規(guī)栽培。
2、除草治蟲:復水后每畝用稻田除草大粒劑2公斤均勻撒施,除雜草,治蝗蟲。
3、及時追肥:苗期追肥宜早不宜遲,一般在拋栽后7天內(nèi)畝用尿素7一8公斤,氯化鉀10-15公廳;提倡追施穗肥。
4、適時曬田:畝苗數(shù)達到16-18萬時,要堅決控水曬田,提高上林成穗率。
其它栽培措施同大面積常規(guī)栽培。